欢迎来到京太教育!

0371-56616582

来京太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高中 >

2020高考地理常考五大类地理得分要点汇总

来源:京太教育    日期:2020-05-30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
 
    又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
 
    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着特点
 
    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
 
    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
 
    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
 
    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① 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② 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① 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② 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所谓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二、基础: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
 
    1) "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3)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4)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提升:明确题中常见行为动词的答题要领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五、实践----主观性试题的答案要求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化答题的宗旨.
 
    1.注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
 
    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3.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学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4.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5.在指定试卷区内作答,书写整洁,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符合"网阅"要求)
 
    地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一定要把基础打牢.高考地理对于很多文科生来说是难度比较大的一个科目,地理也被称为文科中最难的偏理科性质的一科.高考文综考试中地理是其中的一个科目,选择题短小精悍不容小觑,主观题答题量较大,需要掌握的知识涵盖面较广.相信像地理等这类知识点繁多的科目,是所有高考学子们很头疼的地方.
 
    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常见"词语"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描述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
 
    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 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
 
    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
 
    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
 
    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构
 
    所占比例; 主要组成; 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2)列出"模板".(见常见模板,陆续更新~)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特别提示: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温馨提醒:
 
    高考综合题答题要实现"四化"
 
    (1)段落化:在一个题目中若有几个问题,回答问题要分层次分段落.
 
    (2)序号化:要分点答题.高考改卷:"踩点给分|"分点答题十分重要!
 
    (3)规范化:答题语言用书面语,不要用方言答题.答题模板最大的缺点就是:答题空洞.同学们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模板,联系材料和信息,调动课本知识,规范答题语言.
 
    (4)清晰化:书写要整洁,字迹要清晰.
 
    高考最后半个月,掌握技巧很重要,高考地理的学习不只是要知识的记忆,更多的是要知道答题套路及答题术语,这样才能更快更准确的判断出答案,才能得到更高的分数,一起来看看吧!
 
    一、辩证评价类: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关键词
 
    评价类试题一般有两种情况:
 
    1. 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 给出限定条件,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从××方面进行评价".
 
    二、意义类:要注意两个方面
 
    1.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从组成地理环境的五要素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2.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三、对策措施类
 
    设问形式: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
 
    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确定
 
    ① 发挥区域自然条件及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
 
    ② 防止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地区经济,防止生态问题出现的主要措施.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①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②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 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 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
 
    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四、成因分析类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自然原因(地形地势、地质、气候、水文等);人为原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社会经济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状况)
 
    例: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
 
    ③人(社会因素)-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调蓄能力.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 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 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3. 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
 
    4. 空气密度
 
    影响气温的因素:
 
    1. 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 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 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 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 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 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气温或气候特征成因分析:
 
    ① 不同纬度(大范围)------太阳辐射差异;
 
    ② 同纬度地区(局部地区)----下垫面性质差异(地形、海洋、洋流的影响);人为(植被破坏、城市热岛)
 
    地形成因分析: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 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 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 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 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 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降水特征成因分析:
 
    ① 不同纬度(大范围)------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
 
    ② 同纬度地区(局部地区)---下垫面性质差异(地形、洋流),人为(植被破坏、湿地破坏)
 
    沼泽的成因分析:
 
    (天)降水或河流:降水多,河流多,河流有凌汛,河水泛滥漫溢.
 
    (寒)气候: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地)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
 
    (冻)土层:冻土层广泛发育,不利地表水下渗;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 气候:气温高、降水少(或背风坡)、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 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 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 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冬季海水上泛
 
    3. 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 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河流水能资源丰富成因分析:
 
    1. 地表起伏大(或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2. 降水丰富(或流域的汇水区域广),河流水量大.
 
    以"来多去少"原理来分析洪涝成因、湿地(沼泽)成因类问题.
 
    沼泽成因一般规律:
 
    (来水多)降水多;河流多;凌汛
 
    (去水少)排水不畅;蒸发弱;多冻土
 
    洪涝的治理措施:
 
    (减少上游来水量)修水库;植树造林.
 
    (加大去水量)疏浚河道;裁湾取直;建分洪区;开挖新的入海口.
 
    以"供小需大"原理来分析水资源不足、能源短缺、粮食短缺类问题.
 
    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的原因:
 
    (供应量少)年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少;降水的变率大;水污染较严重.
 
    (需求量大)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解决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增加供应量)跨流域调水(增加区域外供应量);合理开采地下水;兴修水利工程;海水淡化(增加区域内供应量).
 
    (减少需求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产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以"你大我小"原理来分析水污染、大气污染类问题.
 
    渤海水污染严重的原因:
 
    (污染物来源量大)环渤海地区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排入渤海的废水等废弃物多(区域外来源);海上石油生产和海洋运输造成油类等污染物的泄漏(区域内来源).
 
    (净化能力小)较封闭海域,海水与外洋交换少;面积较小,海水较浅,水量较小,净化能力弱.
 
    下面这些地理知识点,大部分已经成为得分点,说明它们的价值所在,赶紧看吧,对你的备考很有帮助!
 
    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
 
    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多个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描述
 
    原因分析类
 
    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
 
    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
 
    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常见的有以下:
 
    逆温、温度变化原因、温差大小、光照强弱、降水、气压、天气、气候、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盐度、洋流、渔场、赤潮、地震、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水能、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地貌成因、地质构造、河流水文变化、旱涝、岩石成因、缺水原因、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逆城市化
 
    区位因素(区位条件)评析类(或者布局是否合理)
 
    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主要涉及人文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线(点)、商业中心等.分析的时候注意有利和不利的.
 
    开发与环保类
 
    一般要先答出某地区的资源状况,再答出开发这种资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样的环境问题.
 
    危害、措施及治理类
 
    如能源措施、某工业区的整治、某环境问题的措施、某大河流的治理
 
    意义类
 
    一般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
 
    画图类
 
    多为画地形剖面图
 
    特征问题
 
    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的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区位分析
 
    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
 
    农业区位: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科技、政策
 
    工业区位: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经济因素: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社会因素: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业、平衡性别比例等;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旅游(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区位: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工农业基础条件(好);资源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市场条件(广阔);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旅游条件(丰富,地域组合好);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解决办法类
 
    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
 
    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扩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统一培训驾驶员;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
 
    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环境: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普通)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
 
    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
 
    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脊,可开垦土地等;
 
    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
 
    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
 
    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地,特色农业等;
 
    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溶水等.
 
    我国中部崛起的区位条件:
 
    中部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名山大川多,江、河、湖、库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水资源量、水库容量、耕地面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通过;中部地区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
 
    煤炭储量丰富;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
 
    山西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摸清资源的储量,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依靠科技,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学工业、电力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
 
    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分散大城市职能;有利于国防安全.

    郑州高考集训机构_高考补习全省名师教学_为梦想而战,郑州高考集训机构,多年专注高考冲刺教学,严选高考师资,精细化管理,分层次教学,郑州高考集训机构,京太教育优状元高考学校,全省仅此一班,10-15人超级小班化,真正做到一对一辅导,打好高考这次战役!咨询热线:0371-56616582

高中

教育动态

用微信扫一扫

京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