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9年高考还有不到50天,"最后一圈"的冲刺铃声即将拉响.2019年高考怎么考?备战高考的关键节点,考生该格外注意什么?记者综合教育部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政策信息,邀请专家予以权威解读.
减少死记硬背知识性考查
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从哲学角度分析中医的医治方式;"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回收……这些2018年的高考试题,曾让很多人对今天的高考乃至考试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感受.
教育部提出,2019年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查,推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地落实,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事实上,"指挥棒"的调整已在此前各科高考试卷中有所体现.2018年,高考三套全国卷着重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分别选取一则启事初稿或书信片段,要求考生找出"不合书面语体""词语使用不当"的地方并修改,试题提供的语言表达交流材料都与生活密切相关.
此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曾撰文阐释高考命题新趋势--试卷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试题之间、考点之间、学科之间相互关联,交织成网,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查;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的实际问题.
2019年高考命题趋势有何具体指向?
如何有针对性地做最后的备考?
北京特级教师 陈维贤:
大家对新高考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选考科目组合等方面,却较少关注高考内容以及考查方式.高考改革不仅是考试科目、选考方式、录取体制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考试内容和考查方式的改革.只有转变考试内容才能真正实现以高考引导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提高.2015年以来,高考语文试题知识性内容越来越少了,成语、名句、文化常识等都越来越重视在情境中判断考查.这是高考命题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发展必然.
对考生而言,复习备考更应该重视学科素养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从答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考生应该摒弃答题模板和模式化、套路化答题方式,学会围绕考点、梳理考点,训练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拓展思路,提高科学素养.如果没有转变观念,依然采用海量背诵的方式,是很难提高成绩的.
继续实施专项计划
帮助优秀农村娃脱颖而出
目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95所高校大部分已经公布了2019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并接受报名.
教育部表示,将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同时严格实施区域、报考条件和资格审核,完善招生办法.
据了解,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以及地方专项计划三个专项,构成了当前我国重点大学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倾斜招生的公平性政策体系.
自2012年启动以来,国家专项计划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由最初的安排招生计划10000名增长至2017年的63000名.截至2017年,通过国家、地方、高校3个专项计划的实施,重点高校共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10万人,较2016年增加8500人,增长9.3%.
针对农村和偏远地区考生的专项招生计划是否有变化?
农村考生该如何报考?
陕西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 辛向仁:
今年,针对农村和偏远地区考生的招生整体上没有变化,但是各个高校对具体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进行了微调,大家可以翻看各校招生计划,登录全国统一的阳光高考平台查询简章详情.符合条件的考生需向意向学校递交申报材料,通过学校资料审核后,确定是否具有报考资格.具有填报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资格的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报考指南,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在对应批次填写意向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