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京太教育!

0371-56616582

来京太,赢未来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高考 >新高考实行“等级赋分制”,与裸分报考有不同

新高考实行“等级赋分制”,与裸分报考有不同

来源:考生网 日期:2021-11-08
  高考,一直都是整个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成绩的高低一直都是决定考生未来大学好坏的最重要的判定方法之一.
 
  高考长久以来的规则和成绩算法都是没有变化的,以前一直是文理分科考试,考试成绩也都是三大主科各150分满分,文综或理综满分300分,总分一共750分.
 
  但是,近几年新高考模式对以往一直持续的高考模式进行了大改革,由原来的选文或者选理直接变成了三个必选科目加一个首选科目加两个再选科目,取消了文理科的限制,扩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也为了人才的全民发展.
 
  在高考模式改革的同时,高考分数的计算方法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的裸分改变为"赋分制度".
 
  新高考实行"等级赋分制",与裸分报考有不同,家长提前了解
 
  由于整体高考模式的变化,"赋分制"的产生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高考分数的公平性.
 
  在高考模式改变后,学生从原来单一的科目选择改变成多达20余种科目的选择组合,而选择不同科目组合的学生,报考的却是相同的大学相同的专业,这就导致了各个科目的难易度无法平衡,因此,才会实行"赋分制度".
 
  具体一点,比如某某大学中的计算机专业,只要求学生的必选科目是物理,其他两个再选科目没有规定.那么,有的同学可能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的A类组合,而有的同学则选择了物理政治地理的B类组合.但是,化学和生物两门学科的难度明显难于政治和地理,这就产生了不公平,结果选择A类科目的同学因为不可改变的学科难易度而落榜,实在非常可惜.
 
  因此,为了保证"简单的科目分数高,难的科目分数低"这样的情况尽可能被避免,国家才会使用赋分制来平衡分数,让科目尽可能不受难易度的影响.
 
  "赋分制度"与裸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是只看学生的卷面成绩,而是根据各个省份地区的总体成绩以及学生在整体排名中的分数算计算,最终得到的分数就是学生赋分后的实际成绩.
 
  "赋分制度"是将高考总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几个成绩段,一般会按照考生自己赋分前的成绩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个等级所占整体的比例也都不同,其中A等级大约占到整体排名的前15%,B等级在35%,C等级在35%,D等级占13%,E等级则站最后排名的2%.
 
  在区分了五个等级后,根据同等比例转换为分数,假如满分为100分,那么A等级对应的分数就是100-86分,B等级对应的就是85-71分,C等级为70-56分,D等级则是55-41分,最后的E等级就是40-30分,这也就说明,如果自己在E等级内,即使成绩非常低,最后也会有40分的赋分.
 
  在熟悉计算公式后,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计算,假如考生的地理科目成绩为75分,那么首先要看该名考生在哪一个等级,很明显,75分是在B等级中的,此时我们再假设当年B等级的原始分分数区间是82-61分.
 
  那么,将考生的原始分以及B等级的分数区间代入到公式中,最终转换为80.由此可见,该名考生的最终地理成绩是80分.
 
  "赋分制度"的影响有很多,家长和学生要注意
 
  在再选科目实行赋分后,分数差距就会被缩小,那么,考生们之间的拉分项就在其他必考科目上.因此,对于三大主科以及两个必选科目的学习就越来越重要.如果想在总分上拉开差距,那么只能靠主科和物理或者历史.
 
  由于有了"赋分制度",有的科目难有的科目简单,因此很多科目的选择也非常关键.不同的选择模式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有优势科目,尽量选择优势科目,考得越好意味着那个进入的等级就越高,这样赋分后出现高分的几率就越大.
 
  如果没有优势科目,就要选择难易度相差不大的科目,以免考题太难或者题目太简单但是赋分等级太低的情况出现.
 
  笔者寄语
 
  新高考制度还没有开始全国实行,通过几个试点省份地区今年的高考总体情况来看,赋分制度还是有利于学生的成绩的.同时,国家很可能全面推广"赋分制度",希望同学和家长认真了解,在学习的同时选择好的科目组合对高考也非常有帮助.
 
  今日话题:你认为裸分好还是赋分制度好?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微信扫一扫

京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