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
一些不法分子
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
"蠢蠢欲动"准备实施诈骗
"提前查询分数""内部渠道改分"
“院校提前录取”
......
以下是高考后的常见骗局
请广大考生及家长仔细阅读
谨防上当受骗!
划重点
01
提前查询高考分数
骗子利用家长和考生焦急等待的情绪,高考结束后,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网址链接或二维码。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点开网址链接,导致手机被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网站会提示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实施电信诈骗。
警
方
提
醒
高考分数在规定时间节点统一公布,不存在提前查询。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官方查分网址和查询方式,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二维码。
划重点
02
花钱更改高考分数
不管是熟人、朋友介绍还是在网上看到自称收取费用后可通过“特殊途径”更改高考分数的信息都是诈骗。
警
方
提
醒
考生成绩在发布前做了多份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发布网站也设立了严密的防入侵系统,以确保考试数据绝对安全,请广大考生家长切勿轻信,以防上当受骗。
划重点
03
考生存在作弊行为
诈骗分子冒充教育部门发送短信称在回放录像中发现考生有疑似作弊行为,会影响高考成绩,利用考生及家长急于澄清的心理实施诈骗。
警
方
提
醒
高考作弊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考生在高考中如有作弊行为,会由教育考试部门经核实后按规定流程当面送达有关材料,不会以短信、电话等非正式途径私下联系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切勿理会,谨防上当受骗。
划重点
04
志愿填报百分之百保上
高考填报志愿阶段,有不法中介或网站宣称掌握内部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并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以此收取高额费用。
警
方
提
醒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综合参考教育考试机构和所在学校、有关高校提供的官方信息,不要相信不法机构或个人声称的“内部消息”,自主合理填报志愿,谨防上当受骗。
划重点
05
掌握高校招生“内部指标”
诈骗分子谎称有特殊关系可获得高校“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引诱家长花钱“打点”。
警
方
提
醒
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考生、家长应从官方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都是诈骗!
划重点
06
购买补录名额,低分录取
诈骗分子常以高校今年计划未招满,现可以“计划外补招”“降分补录”且名额有限为由实施诈骗。
警
方
提
醒
高校招生具有严格规范的录取程序和监督机制,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并不存在所谓的“花钱补录”,请考生和家长及时关注官方信息。
划重点
07
伪造录取通知书
诈骗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与“知名大学”相混淆名称的“野鸡大学”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等转入指定的银行账号。
警
方
提
醒
考生和家长在查询录取信息时一定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进入录取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如收到与录取信息不符的通知书时请不要理会,更不要轻易转账汇款。
划重点
08
发放国家助学金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向考生发短信或拨打电话,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助学金”发放资格为由进行诈骗。
警
方
提
醒
考生及家长如果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短信和电话,声称要发放“国家助学金”、“助学扶助款”时,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应及时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凡是要求先给付押金、保证金、手续费的都是诈骗。
如何防范涉高考诈骗,提高防骗能力,关键要做到不偏听、不轻信。
切忌因一时焦虑和冲动,被侥幸心理蒙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填报志愿、查询录取结果,均应通过权威平台,借助学校官方渠道核实录取通知书的真伪,不被骗子趁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