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在这之前,上海业已启动了相关探索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方案:2014年,颁布《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确立了通过特色高中建设"推动高中学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全市普通高中教育'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2016年颁布《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对创建路径作了更加细致明确的要求.
2017年,上海市曹杨中学成为上海市教委正式命名的全市第一所"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环境素养培育)",这是上海2011年设立的"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与评估"重大项目成果之一.随后两年,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中(航海文化教育)等8所高中先后获得命名.这既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转折,也是上海市深化高中多样化发展、转变育人方式的新突破.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指出,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是上海落实国家高中政策规划的重要抓手,是上海突破普通高中分层格局固化走向分类发展的一种探索,这项改革探索凸显了转变育人方式的使命担当,要下好特色高中建设先手棋.
阶梯晋升:让每一所学校看到无限可能
特色高中建设的关键要素是课程建设,但学校基础不同、起步早晚有别,特色发展水平客观上会存在差异.如何让不同发展基础的学校都看到希望、产生动力呢?上海的探索是建立阶梯晋升机制,为每一所真抓实建的学校搭建相应的入门台阶.
上海市为特色高中晋升设计了两条路径.路径一是对特色普通高中发展做了三段式划分,即特色项目阶段、学校特色阶段和特色学校阶段,普通高中学校可以据此判断发展阶段、清晰发展路径、明确发展重点,一步步抬升.路径二是引导和推动各区建立自己的特色普通高中学校梯队,形成市区两级特色普通高中项目学校梯队.目前上海市级层面确立了55所项目学校,占全市普通高中学校1/5左右,区级特色普通高中项目学校若干所.这样,特色高中建设学校的基数得以扩大.阶段式门槛带来阶梯式入门,形成特色发展学校梯队,有效应对了学校广泛介入和分层拔高的矛盾,最终为每一所项目学校设计相应的特色发展路径.
聚焦问题:开展特色研究与实践建设
特色普通高中建设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程,直面问题、回应关注是保证这项工程得以系统持续推进的关键.建设过程中,除了有师资队伍、资源开发利用等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外,还有更关键的上位问题,包括: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与特色教育如何结合?特色教育如何不至于滑入专业教育?一所学校的特色相对只集中在一个领域,而学生的需求广泛多样,矛盾如何解决?特色教育对全体学生、部分学生和少数学生如何做到兼顾?特色教育对学生的基础性需求、发展性需求和拔高性需求如何协调应对?
对于这些命题,上海市给出了阶段性回答.特色普通高中学校,虽强调在育人目标、课程内容上凸显特色,展现乃至放大与一般普通高中的不同之处,但始终以坚守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使命为前提.在学生培养上,学校虽然关注并强调学生的特质培育,引导学生习得总体上高于其他一般普通高中学校学生的某领域素养,但同时严格贯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要求,务求打好学生底色.
基础性是每一所特色普通高中特色教育的起步线.在此立场上,上海坚持每一所特色办学的高中必须形成一套完整而有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其价值取向、功能定位、结构内容在对象上必须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部分学生和面向少数学生相结合;从能级上必须做到学生之于特色的基础性需求、发展性需求和拔高性需求的兼顾;从类型上应该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科学评估:引导特色高中办学守正创新
在特色高中建设的整体设计中,突出特点之一就是,使评估从传统单一的贴标签行为转变为"贴标签"和"重发展"兼顾,使评估过程和学校发展过程统一起来.
上海在全市颁布总体方案的同时,也公布了评估的若干观测点,其意在引导.在价值理念上,切实贯彻"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教育"的理念,追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在目标导向上,上海市特色高中建设体现了既从"特"的角度考虑问题,又从"普"的角度考虑问题;既从学校微观层面看进步、看发展,还从政府宏观层面看规划、看布局.在评估程序设计上,专门将"初评"和"复评"两阶段设计为一个轮回,并基于多轮回评估程序设计,采取多组合评估策略,使处于不同参评阶段的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对问题的改进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改.这为参评学校提供了充足的改进时空,真正发挥了评估的促建功能.
特色高中建设需要良好的支持性的教育生态,上海市在学校、政府、社会、家庭之间着力形成纵向协同、横向关联的特色建设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政府导向、学校需求、社情民意等得以充分沟通,使得关于特色的价值认识更趋接近乃至一致;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其他专业行业部门、社会机构等,结成了服务于特色教育的强大资源体,有力弥补了普通高中特色资源基础普遍薄弱的短板,让特色课程更加如鱼得水.